我院心血管內(nèi)科龐衛(wèi)乾團隊成功完成冠脈搭橋術后橋血管狹窄/閉塞后介入治療手術兩例。兩位均為冠脈搭橋術后十年以上的患者,目前再發(fā)心絞痛/心梗,在心外科無法進行二次搭橋術、內(nèi)科藥物治療無效情況下,經(jīng)由基層醫(yī)院推薦到我院尋求進一步治療。經(jīng)術前充分討論、術中團隊成員密切配合,術后患者冠脈供血明顯改善,癥狀消失,手術圓滿成功,目前兩位患者均已好轉(zhuǎn)出院。
患者基本情況
病例1,男性,73歲,因“發(fā)作性胸憋,胸痛11年,CABG術后11年,再發(fā)5天”入院。11年前因“三支病變、左鎖骨下動脈閉塞”,在中國醫(yī)學科學院阜外醫(yī)院行冠脈搭橋手術后出院,入院前5天輕微活動即頻繁胸憋、伴出汗,來我院就診,診斷為冠心病,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造影示:冠狀動脈三支病變,累及前降支、回旋支及右冠狀動脈;AO-SVG-OM橋血管近端完全閉塞,閉塞段內(nèi)可及支架影;AO-SVG-RCA橋血管近段30-40%狹窄,遠段80-90%狹窄,血流稍慢。
冠脈造影及橋血管造影圖像
因進行第二次開胸再次搭橋風險極大,因此經(jīng)團隊共同討論,先開通右冠原位血管并置入支架3枚,再依次治療前降支和對角支-鈍緣支靜脈橋血管。
術后,患者癥狀消失,住院期間觀察活動耐量明顯改善,未再發(fā)作心絞痛
患者基本情況
病例2,女性,71歲,12年前因“三支病變”行冠脈搭橋術,5年前因AO-SVG-OM靜脈橋閉塞于靜脈橋置入支架1枚,近期反復胸憋胸痛就診我院,化驗肌鈣蛋白升高,入院診斷: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造影示:冠狀動脈三支病變,累及前降支、回旋支及右冠狀動脈;AO-SVG-OM靜脈橋支架內(nèi)閉塞,右冠靜脈橋遠端80-90%狹窄,血流稍慢。
冠脈造影及橋血管造影圖像
目前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增高,冠心病患者數(shù)量逐年增多,且PCI、冠脈搭橋患者也越來越多,隨之而來的術后冠脈、橋血管再狹窄甚至閉塞逐漸增加。
靜脈橋血管病變介入治療(PCI)過程中遠端血栓栓塞所致的心肌梗死 (MI)、死亡等心臟不良事件 (MACE)發(fā)生率顯著增加,患者的遠期預后不良。更困難的是,根據(jù)常規(guī)的橋血管造影很難準確預測靜脈橋血管病變的血栓負荷。由于常常低估靜脈橋血管病變的血栓負荷,介入治療過程中遠端血栓栓塞的相關防治措施不足,并且患者常多合并高齡、多支病變、既往心肌梗死等高危臨床特征,一旦發(fā)生上述并發(fā)癥,常導致MI、死亡等嚴重后果。因此,靜脈橋血管病變屬于高危病變。
而對靜脈橋血管進行介入治療也是介入治療中非常高危的手術之一,我院積極承擔此項技術,從患者實際需求出發(fā),解決桎梏患者生命的病變血管,打破教條思維、秉承“心無內(nèi)外”,從這方面積極努力,另辟蹊徑,完成靜脈橋血管的介入治療。我們將以創(chuàng)建區(qū)域最大的橋血管處理中心為宗旨,在技術上逐漸完善,填補此項技術空白;另一方面將其作為一項科研研究,為患者提供更多保障,同時這也將對臨床研究有更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