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我院心內科主任鄧俊萍電生理團隊應用目前國內最新的心腔內超聲技術成功治療一例陣發(fā)性房顫患者。應用壓力導管進行射頻消融治療,超聲導管全程檢測心包,為患者的安全保駕護航,手術全程零射線,做到了真正的安全綠色電生理。
患者為男性,67歲,五個月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心悸不適,不伴明顯胸憋、胸痛、大汗、咳嗽、暈厥等癥狀,口服“硝酸異山梨酯、尼可地爾”20分鐘左右可緩解,期間上述癥狀間斷發(fā)作,未予以重視及治療,近一月自覺上述癥狀發(fā)作頻繁,每日發(fā)作十余次。4月27日就診于我院行心電圖檢查示:心房顫動,門診以“心律失常 心房顫動”收入,為求進一步治療入院。
什么是心腔內超聲(ICE)?
心腔內超聲技術就是將發(fā)射超聲波的探頭通過血管放在心腔里,可以直接直觀的呈現心臟結構,更加精確的定位消融導管的位置,為射頻消融術提供了強大的指導作用,心腔內超聲可以像透視一樣實時指導消融的全過程,顯著提高了手術成功率。實時監(jiān)測術中心腔內的變化,第一時間發(fā)現心包積液等并發(fā)癥,提高手術安全性,有效減少X線用量,減輕輻射對病人和醫(yī)生的傷害。該技術不僅在房顫手術中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體現,而且在復雜室性心律失常疾病中可以獲得較好的手術效果,不僅可以提高消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還可為慢性腎功能不全,造影劑過敏的患者帶來福音。
經過前期嚴密的準備過后,手術如期進行,手術過程中運用壓力導管建立心臟右房模型,在心臟三維模型指導下放入冠狀竇電極。運用超聲導管在右房直接建立左房模型。超聲下直視卵圓窩所在位置,行房間隔穿刺。超聲直視下建左房模,構建食道位置,合理設計消融路線,避免食道損傷。消融左房過程中實時檢測心包,為患者安全保駕護航。
我院是全省所有醫(yī)院內前十家開展此項技術的醫(yī)院,此例手術的成功開展,是我院心律失常領域又一重大技術突破,代表著我院心律失常診治水平達到新高度,真正實現零射線綠色電生理,為廣大心律失常患者帶來了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