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腔內心電圖定位在PICC置管的應用意義:在置管操作的過程中采用EKCG方法識別中心血管通路裝置的尖端位置(即時性),實現(xiàn)更精準、更快速的開始輸液治療,降低成本。
腫瘤科護士長原瑞霞指出,經(jīng)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是由外周靜脈(貴要靜脈、肘正中靜脈、頭靜脈)穿刺置管,使其尖端位于上腔靜脈或下腔靜脈的導管。因其在靜脈治療中有明顯的優(yōu)點,已廣泛適用于臨床。
傳統(tǒng)的PICC尖端定位是通過體表測量、大體標記后確定位置,置管結束后,拍胸片,再由醫(yī)師或護士讀片確認導管尖端位置。
腔內心電技術是在置管時,將心電導聯(lián)線連接導管導絲和心電監(jiān)護儀,通過觀察置管過程中,心電圖上P波的特征變化來判斷導管尖端的位置。
腔內心電圖定位優(yōu)勢為:(1)導管尖端定位準確,更快速的開始輸液治療;(2)異位及時調整,減少拍片次數(shù);(3)減少相關并發(fā)癥而花費的費用;(4)避免因無法調整導管而廢管;(5)避免重復置管,減少患者經(jīng)濟負擔;(6)對于行動不便、病情危重、難以搬動及昏迷的患者,減少去放射科或床旁拍片的繁瑣;(7)操作技術簡單易學,設備要求低,易于基層推廣。
目前,腫瘤科采用腔內心電定位技術完成PICC置管5例,無一例發(fā)生導管異位,導管尖端位置準確率相比之前大大提高。這項技術的成功開展,大大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減少了因導管尖端異位而引發(fā)的風險,為腫瘤患者提供了更加安全、可靠,更加堅實有效的技術保障。
責任編輯:凌金梅